(二)優化升級全省“一張網”。創新政務外網管理、業務、服務三個“1+N”新型運作架構,提升“一網多平面”網絡綜合承載能力。推動網絡建設模式向購買服務轉變,實現網絡服務“按需下單、按量計費、按質結算”。推進全省電子政務外網升級改造,推動政務網絡集約化、標準化建設,加快IPv6規模部署和5G無線政務專網應用,打造“有韌性、全融合、廣覆蓋”的新一代電子政務外網。有序推進電子政務內網、外網數據安全交換。
(三)強化數字基礎設施統籌管理。推動全省數據采集智慧感知“神經元”系統化部署,加強各類感知設備終端統籌管理。強化視頻和感知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能力,構建省市縣“兩級平臺、三級管理”的物聯感知數據共享體系,形成“一中心多節點”的省市一體化物聯感知總體布局。系統摸查全省融合通信、行業專網、城市部件等基礎能力,推動財政資金建設的數字基礎設施“一家建設、全省共用”。統籌優化布局先進算力資源。
(四)健全公共支撐能力體系。依托“粵治慧”建設數字政府應用開發平臺,提供通用技術和業務能力組件庫,支撐各類應用便捷組裝構建和快速上線。加強全省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建設,創新認證服務和身份核驗方式。加強可信電子證照管理和應用平臺建設,建立全省統一的電子證照庫。加強省電子印章平臺建設,完善應用支撐服務保障體系。促進電子文件管理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建設數字檔案資源體系。
(五)加強共性應用平臺建設。加快財政電子票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全省財政電子票據一站式查驗。深化非稅支付平臺應用,推動政務服務業務系統辦理的非稅繳費直接與非稅支付平臺對接。完善社會信用公共平臺功能,構建全省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評價、監管閉環體系。加快“粵政圖”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建設,增強地圖數據統一支撐服務能力,打造全省統一的時空信息服務應用。
六、充分釋放數據價值,強化數據要素賦能作用
完善數據管理機制和基礎制度,加快構建數據資源“一網共享”體系,深入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充分釋放數據價值,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健全數據管理機制。
1. 強化公共數據管理。全省推廣首席數據官(CDO)制度,強化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數據統籌協調。完善權威高效的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充分發揮省級政務數據共享協調小組的作用。定期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DCMM),持續提升政府數據管理能力。
2. 推進社會數據管理。加強公共數據、社會數據統籌管理,全面提升數據共享服務、資源匯聚、安全保障等一體化水平。推進社會數據“統采共用”,提升數據資源使用效益。建立健全社會數據緊急調撥、采購等制度,提高應急狀態下數據要素高效協同配置能力。
(二)推進數據資源“一網共享”。
1. 健全省市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立完善省、市兩級人口、法人、宏觀經濟、電子證照、社會信用、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庫,按需推進主題數據庫、專題數據庫建設。立足應用場景,選取若干行業領域推動“塊數據”的匯聚共享落地,賦能社會治理、經濟發展、疫情防控等方面。規劃建設數據儲存專用場所,實現政府核心數據物理隔離。加快建設省級隱私計算和數據資產管理運營平臺。支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探索在特定區域發展建立國際大數據服務和離岸數據中心。
2. 加強數據治理。持續開展公共數據資源普查,構建省、市、縣(市、區)聯動的公共數據資源目錄,探索將企業數據納入公共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實行“一數一源一標準”,明確數據責任部門、數據源頭、更新機制、質量標準、使用方法等基本屬性,形成統一權威的“數源”目錄。開展數據治理專項工作,確保數據質量的真實性、準確性、連續性、完整性。加強政務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完善公共數據脫敏規范,依托省級政務云平臺推動核心數據和重要數據進行異地容災備份,保障公共數據安全。
3. 推進數據高效有序共享。建立健全數據共享通道、機制和流程,促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政務數據共享。建設完善省市一體化“一網共享”技術體系,推動全省公共數據資源匯聚共享。構建面向場景的數據服務,推動數據精準高效共享。全面推進國垂、省垂系統數據回流,按照數據資源的行政區劃將數據回流相關地市,探索高頻數據服務“整體授權”模式。
4. 促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建立公共數據開放管理制度,以市場主體應用需求為導向,分批制定公共數據開放清單,推動重點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安全有序向社會開放。統籌推進全省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建設,構建公共數據開放超市。引導企業開放數據,鼓勵市場力量挖掘商業數據價值,培育壯大數據服務產業。
(三)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
1. 加快數據運營和交易機構建設。建立健全公共數據運營規則,探索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推動省公共數據運營機構建設,創新公共數據開發運營模式,有序開展公共數據資產登記、評估、統計報告、合規性審查等工作。充分發揮廣州、深圳兩大數據交易所的樞紐作用,完善數據交易模式,促進數據要素流通規范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2. 推進數據資產化管理。探索制定公共數據資產化管理制度,組織開展公共數據資產登記和價值評估試點。開展數據資產計價研究,探索推進重點行業數據資產登記。建設完善數據資產管理運營平臺,支撐數據資產憑證發布、流通、溯源、監管等各環節應用。探索開展數據生產要素統計核算試點和企業會計核算試點。
3. 促進數據流通利用。探索推進數據綜合業務網建設,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基礎運營體系。完善個人和法人數字空間,通過“粵省事”“粵商通”等平臺對外提供可信授權訪問服務,推進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拓寬基于數字空間和公共數據資產憑證模式的數據要素流通和場景應用。引導市場主體探索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促進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深度融合創新。推動數據要素在粵港澳大灣區、全國范圍有序流動,引導市場主體進場交易,釋放數據價值,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要素新動能。加快發展第三方數據服務商,探索建立數據經紀人管理制度。
4. 強化數據流通監管。探索構建數據流通監管體系,研究制定數據交易和監管規則。建立數據交易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依托數據資產管理運營平臺,促進監管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探索建立“數據海關”,落實國家關于數據跨境流通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要求。
七、加強數字政府引領,驅動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
加快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以數字政府建設帶動數字經濟、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文明協同發展,推動廣東全面數字化發展。
(一)助推數字經濟發展。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探索建立與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相適應的治理方式,創新基于新技術手段的監管模式,把監管和治理貫穿創新、生產、經營、投資全過程。推進數字政府基礎軟硬件產品自主研發和技術應用創新突破,推動重點行業領域應用解決方案開發適配和落地應用,打造全國領先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生態。支持數據服務企業做大做強,帶動數據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充分釋放數據價值,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二)促進數字文化發展。加大數字閱讀、微視頻、藝術慕課等數字資源建設力度,建立廣東省地方特色數字資源總庫,打造全省“一站式”綜合性數字文化服務平臺,推動全省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整合各級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實施“粵讀通”數字證卡服務計劃,實現“一次辦證、全省通用”。發展智慧圖書館、智慧博物館、數字文化館、數字美術館、云劇場等,探索基于5G等新技術應用的數字服務類型,拓寬數字文化服務應用場景。
(三)引領數字社會建設。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拓展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住房等數字化公共服務,推進全民健康平臺、“南粵家政”綜合管理服務網絡平臺、城鄉社區治理服務平臺等建設應用。推動數字普惠,推進公共服務應用適老化、適殘化、無障礙改造,按需保留非數字化供給方式,消除地區間和群體間數字鴻溝。深化智慧城市建設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打造韌性城市。系統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增強數據感知、邊緣計算和智能分析能力。統籌建設城市大腦,打造多元融合應用場景,加快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推動“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向鄉村延伸,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構建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提供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社區生活服務、社區治理及公共服務、智能小區等服務,打造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
(四)賦能數字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行動,加快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傳統行業綠色化轉型。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推進傳統能源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構建碳排放智能監測和動態核算體系,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倡導綠色智慧生活方式,打造一批低碳智慧建筑和低碳智慧城市,提升社區水資源、垃圾、電力等智慧化管理水平,積極倡導遠程辦公、在線會議、綠色出行、綠色消費。
八、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數字政府建設保障
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各領域各環節,健全保障措施,強化考核評估,確保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履行領導責任,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納入黨委(黨組)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影響數字政府改革建設重大問題。各級政府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首席數據官(CDO)的作用,履行主體責任,謀劃落實好數字政府建設各項任務,主動向黨委報告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各級部門要履職盡責,不斷強化部門內部信息化隊伍建設,結合實際抓好組織實施,以數字政府改革倒逼政府職能轉變,提升政府運行效能。
(二)加強資金保障。各級政府要統籌整合現有資金渠道,做好數字政府建設經費保障。積極探索建立社會資本投入、國有資本代建等多渠道投入的資金保障機制,保障數字政府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人才保障。實施公務員數字化能力提升工程,強化應用導向,把提高領導干部數字治理能力作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重要教學培訓內容,建立分層次、分系統、普及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常態化培訓機制,推動干部數字素養提升。充分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信息化龍頭企業人才資源,實施全省數字政府建設人才培養計劃。圍繞拓展數字生活、數字學習、數字工作、數字創新四大場景,加強數字技能普及培訓,不斷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
(四)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構建與數字化發展相適應的政策法規體系,積極參與數字化發展國際規則制定。加快推進“數字灣區”建設,強化粵港澳數字政府交流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群,推進政務服務“跨境通辦”。鼓勵支持相關行業聯盟和研究機構等多元主體參與數字政府建設,營造開放多元的數字政府生態圈。建立健全數字政府相關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體系。積極爭取將數字政府建設峰會上升為國家級論壇,打造高水平數字政府建設交流合作平臺。定期舉辦數字政府開放日等活動,不斷提升公眾認知度和參與度。
(五)加強考核評估。加強審計監督,將數字政府建設有關事項列入審計年度計劃,開展常態化審計。定期開展全省數字政府建設評估、常態化監測,加強重點任務跟蹤分析和督查督辦。將數字政府建設工作作為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最大程度發揮考核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23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