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需一秒鐘,上海的海量數據可抵達甘肅慶陽,由算力基礎設施完成分析運算;廣東的創意設計團隊,也可借助這個“超強大腦”完成渲染超精細的3D模型。
記者在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區看到:智慧屏不斷閃爍,數據實時更新。算力服務正在從黃土高原直通長三角和京津冀等地。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陸忠華表示,全社會對算力的需求日益增長,人工智能應用的算力需求更加突出。
算力發展的政策部署緊密推開——
2021年5月,我國啟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2022年初,我國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全部獲批,并規劃設立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6部門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算力規模超過30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東西部算力平衡協調發展。
算力網絡“高速路”加速構建——
針對數據中心無法聯動帶來算力資源的低效配置,制約“東數西算”成效發揮等問題,國家正在通過連通已有的、不同體系架構的算力中心,合理配置、共享、調度、釋放更多算力,并降低應用門檻。
貴州省已建成全球首條400G算力通道,與全國38個城市實現網絡直聯,與全國主要城市平均網絡時延在20毫秒以內,實現由“存儲中心”向“存算一體、智算優先”的轉變;天津市河北區投資12.7億元建設立足該區、面向全市的算力中心,目前已幫助本地石化、醫藥和新材料等9條重點產業鏈解決一系列技術難題,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李潔認為,當前,計算產業和網絡產業相對獨立,存在標準缺失、數據共享不夠、資源接口不統一等壁壘,未來仍需大量的標準化工作和技術研究工作。
算力生長與綠色能源“雙向奔赴”——
數據中心作為耗電大戶,電力成本占其運營成本的60%左右。加快推進數據中心節能降碳勢在必行。
“控制數據中心的能耗不僅關乎計算服務的成本,而且關乎國家碳排放的核心發展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來自2024中國算力大會的數據顯示,全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83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246EFLOPS,位居世界前列。算力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7,創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246個。
一批前沿技術正加快應用,助力數據中心節能降耗。如阿里云首創基礎設施和IT設備融合一體化浸沒液冷數據中心,將所有IT設備浸入專利的冷卻液中,PUE達到極低的1.07。一些地區加快引入可再生能源,助力數據中心綠色轉型。如寧夏預計到2025年,實現中衛綠色數據中心集群PUE平均值不高于1.2,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到65%。
專家表示,越來越多的綠色電力將為算力保駕護航,而越來越聰明的氣候大模型將更精確、長周期地預測天氣,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效率。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今年7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至2023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超3.8萬件,居世界第一。
這些日新月異的大模型,更加需要堅實有力的算力“底座”。必須“裝好行囊再上路”,讓AI在中國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