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聯產業〔2019〕2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市場監管、統計、銀保監、證監、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國家稅務總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稅務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教育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商務部
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統計局 中國工程院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知識產權局
2019年10月11日
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
制造業設計能力是制造業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制造業設計能力,能夠為產品植入更高品質、更加綠色、更可持續的設計理念;能夠綜合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能夠推動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助力解決制造業短板領域設計問題。近年來,設計創新有力促進了制造業轉型升級,也帶動了設計自身從理念到方法,以及實現方式等方面的持續進步,但設計能力不足仍是影響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瓶頸問題,在設計基礎研究與數據積累、設計工具與方法、設計人才培養、試驗驗證以及公共服務能力等方面仍亟待加強。為提升設計能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制造業短板領域精準發力,不斷健全產業體系,改善公共服務,提升設計水平和能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堅持競爭中性原則,鼓勵公平競爭,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公共服務,營造有利于工業設計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
堅持創新驅動。加強理論、方法和實踐的創新,構建服務設計能力提升的創新體系。強化對企業設計創新的引導,以設計創新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堅持統籌協調。加強各部門政策協同,形成目標一致、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強化對地方工作的指導,積極總結推廣相關經驗成果,凝聚創新發展新動能。
堅持以點帶面。依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以相關領域的設計發展帶動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廣普及,以重點突破和試點示范帶動制造業設計能力全面提升。
(三)總體目標
爭取用4年左右的時間,推動制造業短板領域設計問題有效改善,工業設計基礎研究體系逐步完備,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在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汽車、電力裝備、石化裝備、重型機械等行業,以及節能環保、人工智能等領域實現原創設計突破。在系統設計、人工智能設計、生態設計等方面形成一批行業、國家標準,開發出一批好用、專業的設計工具。高水平建設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提高工業設計基礎研究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創建10個左右以設計服務為特色的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發展壯大200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打造設計創新骨干力量,引領工業設計發展趨勢。推廣工業設計“新工科”教育模式,創新設計人才培養方式,創建100個左右制造業設計培訓基地。
二、夯實制造業設計基礎
(一)加大基礎研究力度。強化制造業設計理論、設計基礎數據積累、設計規范、設計標準、設計管理、設計驗證等基礎工作。加大對設計創新項目和工業設計軟件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強化產品安全性、功能性、可靠性、環保性等標準要求,規范信息交互、用戶體驗、運行維護等設計標準,形成高水平設計標準體系。鼓勵社會團體、產業聯盟、高校院所和企業基于設計創新和專利制定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組織第三方機構開展計量性設計研究,鼓勵構建支撐制造業產品設計的計量測試技術服務平臺,推動計量與產品設計過程融合,逐步實現設計過程量值控制,提升制造業產品設計效率。
(二)開發先進適用的設計軟件。順應網絡協同設計趨勢,積極推進工業技術軟件化。在相關重大項目建設中加大對關鍵設計軟件的支持力度。推進三維幾何建模引擎等研發設計軟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布局基本求解算法庫、標準零部件庫、行業基礎數據庫和知識庫,促進源代碼資源開發共享,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設計數據、模型和接口標準制修訂工作,推廣工業APP應用。
專欄1 關鍵設計軟件迭代工程 |
(1)加強工業軟件基礎研究。推動工業軟件建模引擎發展,促進特殊行業和領域的專用設計及仿真軟件應用。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廣泛參與各類標準建設,鼓勵相關企業組建聯盟,推動軟件產品相互兼容,嵌入調用,構建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 (2)支持工業技術的轉化與應用。引導企業廣泛匯集設計類經驗、知識、算法等,形成工業技術,封裝設計組件,研發工業APP。圍繞復雜設計等領域開展攻關,在相關行業領域開展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實施應用。鼓勵將工業軟件相關知識產權與論文、專利等同等納入人才評定標準。 (3)推動基礎資源庫共享。引導設計軟件企業結合具體應用,豐富基礎零部件代碼庫、通用組件庫及知識模型庫,帶動知識庫跨行業復用。 (4)推動設計軟件進校園。引導校企深化合作,建設設計類實驗室,鼓勵開展企業實踐并計算學分。開展設計軟件應用競賽等活動,培養使用習慣和用戶基礎。 |
三、推動重點領域設計突破
(三)補齊裝備制造設計短板。聚焦裝備制造業開放設計平臺建設,特種用途或特殊環境裝備設計,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設計等重點,擬訂并發布制造業短板領域設計問題清單,探索利用“揭榜掛帥”機制,引導相關地區和機構聯合攻關,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促進設計成果創新示范應用。
(四)提升傳統優勢行業設計水平。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在輕工紡織、汽車、工程動力機械、電力裝備、石化裝備、重型機械和電子信息等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產業,實現設計優化和提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專欄2 重點設計突破工程 |
(1)強化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關鍵設計。在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重點突破系統開發平臺和伺服機構設計,多功能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設計等。在軌道交通領域,重點突破列車轉向架、高速列車車軸設計,列車車體材料、結構和內部布局及輔助設備設施優化設計,先進城市有軌電車、中低速磁懸浮、跨座式單軌、市郊通勤動車組等新型軌道交通工具設計。在航空航天領域,重點突破飛機氣動及結構、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及系統、無人系統、火箭發動機等系統關鍵設計。在船舶海工領域,重點突破智能船、郵輪等高技術船舶,深遠海油氣資源開發裝備等海洋工程裝備,以及核心配套系統及設備的關鍵設計。在電力裝備領域,重點突破燃氣輪機整體設計,核心熱端部件設計和現役裝備熱端部件的修復及優化升級設計,特高壓交直流關鍵裝備設計等。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重點提升關鍵裝備、核心裝置、新工藝技術、系統集成平臺(軟件)等設計能力,形成指導汽車工裝設計的標準化規范或導則。 (2)實現傳統優勢產業設計升級。在消費品領域,支持智能生態服裝、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鞋類產品、玩具家電、家具等設計創新。鼓勵建設國民體型數據庫和標準色彩庫,發展人體工學設計。加強流行趨勢研究,提升產業競爭力。在汽車領域,推動關鍵零部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充電系統設計,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系統設計,乘用車及冷鏈物流車、消防車等專用汽車設計。在石化裝備領域,重點突破高精度旋轉導向鉆井系統設計,7000馬力及以上大型壓裂撬裝成套裝備設計,12~15萬Nm³/h等級超大型空分成套裝備設計等。在傳統機械領域,發展汽油發動機、大馬力柴油機、工業燃氣輪機等動力機械設計。在重型機械領域,重點突破智能碼頭成套裝備設計,智能搬運與輸送系統成套設備設計,寬幅高品質鋁、鎂合金板帶智能生產成套裝備設計,大型鑄鍛件制造成套裝備設計等。在電子信息領域,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設計,大型計算設備設計,個人計算機及智能終端設計,人工智能時尚創意設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設備、仿真模擬系統設計等。 |
(五)大力推進系統設計和生態設計。積極推進系統設計與系統仿真技術研發,有效帶動原始創新。支持清潔高效節約能源產品設備的設計,提升發電裝備、余熱回收裝備、終端用能設備、太陽能利用裝置的設計水平。發展循環經濟,鼓勵開展廢棄物回收利用,通過設計創新提升廢棄物加工轉化設備的效能。推進綠色包裝材料、包裝回收利用體系設計。
四、培育高端制造業設計人才
(六)改革制造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發體現中國特色、融匯國際標準、對接市場需求、橫跨學科門類的設計類專業課程,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設計高等教育體系。結合“新工科”建設,推廣CDIO(構思-設計-實現-運作)工程教育模式。聚焦制造業培養交叉型、復合型設計人才,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勵社會團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制造業企業協作辦學,探索開放式、網絡化的設計教學模式,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向設計教育領域。鼓勵開展中小學設計思維和創新意識啟蒙教育。
專欄3 制造業設計人才培育工程 |
(1)鼓勵工業設計領域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引導各類相關院校(系)共享優質課程,聯合培養高素質復合型設計人才。建設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產教融合機構,全面培養學生的策劃能力、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實施工業設計領軍人才計劃。持續開展工業設計領軍人才培訓,圍繞制造業短板領域優化課程體系,改善學員結構,鼓勵領軍人才與制造業企業開展多層次合作。 (3)建設一批工業設計人才培訓基地。鼓勵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各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各類創意設計園區(平臺)建設制造業設計實訓基地,創新培訓內容和模式,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支持相關企業和行業組織在產業集群內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工業設計培訓基地。 (4)培養工業設計領域國際化人才。積極支持國內知名工業設計師參與重要國際設計活動,在工業設計領域國際組織中擔任職務。鼓勵國際知名機構參與我國工業設計教育培訓,參與設計賽事和展會的評審運營。大力吸引國外設計師來華創業,設立大師工作室,并與有關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 |
(七)暢通設計師人才發展通道。加大工業設計人才培養培育力度,探索納入人才積分落戶制度。鼓勵行業組織等機構面向不同領域,開展設計人才能力素質評價,完善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充分利用設計院所等資源,釋放設計智力和要素活力。鼓勵具有大型項目經驗的設計師設立個人或聯合工作室,擔任社會兼職,在市場中發揮作用價值。
五、培育壯大設計主體
(八)加快培育工業設計骨干力量。支持制造業企業設立獨立的工業設計中心,鼓勵工業設計企業專業化發展。繼續認定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定期組織交流學習,為中心提供融資、培訓、國際交流合作等公共服務。支持制造業企業開放設計中心業務,提升服務能力。鼓勵專業設計企業無縫嵌入制造業鏈條,形成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強化專業領域設計能力和協同創新,與園區平臺、產業集群、專業市場等實現融通發展。發展設計服務外包。
(九)促進設計類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健全設計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打造產研對接的產業創新模式,獎勵各類重大設計創新成果,在資源共享、融資和人才服務等方面,支持設計類中小企業與相關企業開展對接合作。
專欄4 中小企業設計創新工程 |
(1)提升設計類中小企業專業能力。建設一批設計領域公共服務平臺,銜接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創新創業特色載體建設對設計類產業園區和中小企業的支持,促進大中小企業共享研發設計資源。 (2)開展為中小企業送設計活動。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設計規范和設計管理培訓,提升企業設計開發能力。 |
六、構建工業設計公共服務網絡
(十)健全工業設計研究服務體系。以國家和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為主要依托,建設研究服務體系。圍繞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開展基礎研究,擬訂重大戰略與規劃,建立開放共享的行業數據資源庫、材料數據庫以及通用模型庫等,提供設計工具、設計標準、計量測試、檢驗檢測、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服務。多渠道多方式支持工業設計研究院建設,鼓勵研究院按照市場規律自主運營、持續發展。
(十一)搭建共創共享的設計協同平臺。借鑒國際經驗,發揮各類設計機構的人力、技術和資本優勢,創新“設計券”等支持方式,建立分布式設計資源共享網絡。支持相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完善儀器設施使用和共享機制,面向社會開放科研設施和測試平臺,加強設計產業成果轉化。搭建設計創新智庫咨詢服務體系,鼓勵開展組織體系建設等咨詢服務以及行業前瞻性研究。支持各類設計機構創新組織形式,對接設計需求,開展眾創、眾包、眾設,構建協同發展的設計生態。
專欄5 工業設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
(1)推動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建設。鼓勵各地圍繞產業優勢建設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加大初期發展的財政扶持力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動研究院更好行使公共服務職能。鼓勵省級研究院圍繞優勢產業加強與行業組織、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聚集優質資源,提升研究能力水平。 (2)培育創建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在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持續平穩運行的基礎上,擇優培育若干覆蓋制造業重點領域的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積極探索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運營方式和管理模式,推動研究成果轉化應用。 (3)建設共創共享的眾包設計平臺。支持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眾包設計平臺,并提供復雜產品設計體系咨詢,工程設計咨詢,產品設計APP開發,設計需求對接,專利保護,文獻與技術資料檢索,在線培訓,檢驗檢測,交易與應用,設計成果轉化等公共服務。 |
(十二)強化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發揮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園區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和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平臺。加大懲戒力度,嚴厲打擊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等違法行為,維護行業競爭秩序。加強設計類評獎、大賽、展覽的知識產權保護。順應設計產業發展實際,探索新業態、新領域的外觀設計保護,適當擴大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客體的范圍。
專欄6 工業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維權工程 |
(1)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運用體系。支持專業機構面向行業共性需求,開展知識產權布局服務。鼓勵各類設計園區委托優質機構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托管。加強外觀設計專利領域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建立外觀設計領域知識產權信用監督機制,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戒力度。 (2)暢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通道。支持工業設計知識產權優先審查。在有條件的工業設計知識產權密集地區建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 |
(十三)營造有利于設計發展的社會氛圍。支持舉辦工業設計類展會,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相關展覽展示活動。積極促進設計交易,鼓勵各地因地制宜舉辦設計周、設計節或設計集市。支持行業組織和社會機構健全標準制定、規范推廣、統計分析等方面的職能,在政企對接、企業合作、業務交流、活動組織、氛圍營造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鼓勵行業組織研究提出行業發展的重大設計問題和解決對策,組織開展國際交流,建設中外設計合作基地。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建立相關部門統籌協調、合力推動的工作機制。各地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部署落實工作任務。相關行業組織和社會機構要廣泛參與,共同落實各項任務安排。
(二)加大政策引導。修訂推動工業設計發展的政策,拓展設計內涵外延,針對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出有力舉措。利用相關部門現有渠道和重大項目,支持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重點支持設計基礎研究、基礎軟件開發、設計教育、重點行業領域“母機”設計方法研發等。企業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收入,可按國家稅法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加強行業統計監測。
(三)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設立設計類產業基金,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天使投資人和創業投資基金支持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項目,為設計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設計企業上市融資。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設計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拓寬抵質押品范圍。鼓勵擔保機構設立專項擔保品種,加大對設計企業和設計創新項目的信用擔保支持力度。
(四)加強政策宣傳。準確解讀相關政策,大力宣傳設計領域優秀成果、賽事活動、重點企業和領軍人才,突出設計創新元素,體現設計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加強設計類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提升誠信經營意識。不斷擴大設計創新的社會影響,營造全社會重視設計、推動設計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