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廣州,人們處處可以感受到智慧城市的脈動:
5G公交車和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奔馳在白云區、南沙區的多條道路上;
集成了汽車充電樁、公共WiFi、安防攝像頭等十余種功能的智慧燈桿,已于廣州繁華的天河區商業地段落成;
通過AI+區塊鏈技術,企業主在半天時間內開辦企業的期待,已在黃埔區成為現實……
這些只是現代科技助力城市建設、提升生活品質的“冰山一角”。
放眼廣州,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
得益于產業升級、人才引進、制度創新,廣州正在多個層面布局智慧城市生態圈。
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小蠻腰科技大會上,與會的政、商、學等各界人士以人工智能為切入點,為此建言獻策。
應用場景催生以人為本的“智能產業”
國慶節前夕,9月30日廣州地鐵線網的總客流量達到1113萬人次,創歷史新高。有限的公共交通資源如何滿足日漸龐大的乘車需求?為了應對城市發展的痛點問題,廣州亮出了人工智能技術等科技利器。
9月9日,智慧地鐵示范車站在廣州地鐵三號線、APM線廣州塔站和二十一號線天河智慧城站正式上線。同時,廣州地鐵與騰訊公司聯合推出全國首個軌道交通智慧大腦——穗騰OS。未來,刷臉乘車、車票安檢一體通行、客服機器人在線指路、燈光氛圍根據節假日自動調節等情景均可成為現實。
“廣州的城市發展靠的就是市場。地鐵上的智慧運用只是例證之一。”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談道,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擁有大量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國慶假期,不少廣州市民的朋友圈,被一幅幅精美的“空中畫卷”刷屏。例如,在黃埔區,700架無人機升入夜空,它們如同五顏六色的流螢,排列組合成“70周年”字樣、天安門圖案、“我愛中國”字樣等。
這些無人機正是由廣州本土企業億航智能研制操縱的。點綴夜空只是無人機的功能之一。今年8月,根據廣州市政府與該企業的合作規劃,廣州將成為億航全球首個空中交通試點城市,并致力于成為中國首個、國際領先的“空中交通智慧城市”。
“大家常說的智慧城市,能夠改變人們的工作、出行。”廣州市副市長王東介紹,接下來,合作雙方將圍繞城市空中交通(UAM)領域的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AAV)、無人機指揮調度中心、無人機物流等應用開展深入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將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之一的廣州市,打造“空中交通智慧城市”成為其發展的題中之義。
近些年來,我國智慧城市發展速度較快,特征之一是智慧城市與傳統產業結合。“智慧城市的發展勢必解決的是‘人’本身的需求。”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馮雁說,人工智能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技術。
在廣州,“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然啟航,智能產業發展方興未艾。當前,以人臉識別為主營業務的佳都科技、以智能辦公為主營業務的京華信息、以無人駕駛為主營業務的文遠致行等企業,均在各自領域小有所成。
引進、培育“智力大腦”奠定人才基礎
站在廣州區塊鏈國際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下稱“創新中心”)的落地窗前,看著周邊不斷完善的交通、綠化配套設施,閃鏈科技創始人、CEO吳國晉感慨:“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作為一名香港90后,吳國晉從英國華威大學畢業之后,2015年,他帶著自己的創業項目來到廣州落地。如今,公司成功開發了“校萌教育鏈”小程序,已經和英國超過80多所學校達成合作,利用聯盟鏈技術結合留學檔案、學籍檔案上鏈,建立區塊鏈數據庫,提供給有需要的企業做背景調查工作。
以閃鏈科技為例,目前創新中心已經進駐32家區塊鏈企業,其中有超過1/7是港澳企業和團隊。截至目前,全市共設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22個,共吸引入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團隊120多個。
“人工智能產業對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小蠻腰科技大會上,Brinc全球投資孵化器中國市場與渠道負責人曾君蔚總結道,智慧城市的構建離不開智力大腦的支持。以吳國晉等青年創新團隊人才為代表,在招才引智方面,廣州實則做了大量布局。
聚焦科技體制機制,廣州逐漸完善了創新創業扶持政策體系。例如,印發《發揮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優勢作用支持港澳青年來穗發展行動》,提出實施“樂創廣州”等計劃,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制定《廣州市支持港澳青年來穗創新創業扶持方案》,計劃每年擇優遴選支持一批在穗的港澳初創企業,每家給予一定的市財政經費支持。
此外,廣州還舉辦了各種創新創業活動,引進港澳創業團隊及人才。例如,“天英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港澳賽區已成功舉辦兩屆,共征集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項目266個,其中15個項目落戶廣州。
除了引進外來人才,廣州也注重對本土智囊團的培養和挖掘。9月底,位于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正式動工。據介紹,具有復合型知識背景的人工智能人才,將從這里走出,為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智慧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人工智能就如同一個連接器,鏈接了各個學科。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未來一定會有跨領域的AI研究。”馮雁說道,“港澳高校在內地建設的分支機構,可以帶來香港地區高校領先亞洲的人工智能學術研究。
另據廣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華南理工大學還將與香港城市大學共建大數據與機器人智能粵港澳聯合實驗室。